535 买卖不好做啊-《横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是啊,那也要看个人,虽说齐楚浙三党联盟,但是吴亮嗣是个纯粹的官,敢于向任何人开炮的官员……

    他初任南充知县,因办事干练,升为兵科给事中。

    看升迁路线,基本上和孙传庭一样,除了受大佬赏识,本身还要有极强的能力。

    吴亮嗣能力是有,但是因为脾气太硬,所以任谏官十余年。

    议事不避权贵,不畏内宦,敢于直言,曾多次上书讽谏时弊。

    当时万历怠政,不理政务,内阁只有朱赓一人,吏部没有掌印官,不能给牒,以致于数千人在京中等待赴任,动弹不得。

    别人不说话,他可是三天两头的催着皇帝办事,可惜啊,都被压下去,泥牛入海,基本上都没呈到万历面前。

    再后来,朝廷委派尚书舒应龙守边。

    你说一个尚书去守边,那在过去就是使相的级别,比一般的宰相还要高一阶,哪里是一个普通言官能够参动。

    但是啊,吴亮嗣不信邪,上书言其衰老不能胜任,又弹劾内监桂茂杖杀四品武官。

    平常的言官,两件事说一件,基本上都会被人穿小鞋,可惜人家是吴亮嗣,愣是将两人的事情都搅黄了。

    两件事办成,已经是言官的高峰,普通人早就等着升迁。

    别人当言官是为了什么,很多人都是为了博取名声,然后快速升迁。

    可惜,吴亮嗣不一样,他似乎是上瘾了。又开始揭发内监高采在福建肆虐多年,在广东作恶,激起民变之罪;奏劾杨镐为辽东守备时,与总兵争礼不和;此两件事,同样起到作用,内监高采被拿下,而杨镐也暂时回京。

    几件事办完,总该调走了吧,别的言官都在眼巴巴的猜着,他下一任应该去什么地方,毕竟一连办了几件响当当的大事,能去的肯定也是响当当的地方。

    不过,当时是在万历末年,或许是他自己还要再办些事情,或许是有些人刻意选择忘记他。

    但是呢,吴亮嗣从来不会忘记自己,他疏理熊廷弼冤案,敢担风险为之廷争,使熊复出。

    可以说,在熊廷弼复出,出任辽东经略的过程中,虽然方书安和方从哲两人出了大力气,最初的发起人,可是吴亮嗣。以至于,当初老方还以为吴亮嗣改了性子。

    一堆闪亮亮的事情,和他在言官生涯最后做的事情比较起来,都微不足道。

    吴亮嗣于万历末年的奏疏中说,“上每晚必饮,每饮必醉,每醉必怒。酒醉之后,左右近侍一言稍违,即毙杖下。”

    此事,朝野之中凡事和万历亲近的人,都知道,但是人们都心照不宣,半分不敢提!

    也就是他,不但上书,更是在朝堂之上亲自宣读,就是怕阁老再给压下去……

    奈何啊,即便是这样的手段,万历也没有任何反应,当然,也没有给他什么难看。

    反正言官的嘴,想说啥就说啥呗……

    尤其是出名的言官,越是说的难听,越是活命的几率大。

    终于,在万历昏迷后醒来,第一件事就是将他发往太常寺做少卿。

    泰昌登基,太常寺没有正卿,他也就转正了。

    转正之后,此前有泰昌登基,后边有万历葬礼,太常寺正是忙碌的时候,吴亮嗣也是忙得脚不沾地。

    谁知道刚刚有些缓和,就又发挥他十几年言官的职责,不知道从哪里得知卖兵器的事情,便给泰昌上奏折。

    得知是吴亮嗣上书以后,方书安觉得,自己要好好应对一番,如果是别人,他就直接怼了回去。

    此人不同,毕竟他是楚党领袖之一,还与熊廷弼关系匪浅,如果处理的不好,会对齐楚浙联盟形成负面影响。

    那样的话,会动摇现在老方执政的根本。

    想想之后,方书安整理下词汇,缓缓说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,吴大人所担心的事情,确实是现在面临的问题。我大明的卫所军,有相当部分没有装备铁甲,更有相当部分还是用的老掉牙甚至是崩了口的兵器。

    若是秉承逐步替换的做法,那些地方的军队确实需要更换。但是啊,吴大人并没有意识到,我们的大军,已经在逐步更换新式车营的装备了,到时候大刀和长矛的数量会进一步缩减,现在朝廷府库里大量存货,如果真等到全部换装时候再去售卖,连现在的价格也卖不了啊……”

    方书安说的也算是清楚,趁着兵器还算是明军现役,能稍微卖上价,若是全部封存,便是两码事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