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9 虽千万人吾往矣-《横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若是按照常理,确实需要避嫌在家。

    现在仍然进宫,御史们当然盯着,一窝蜂的扑上来。

    这样的事情,就是身为左都御史的李鋕要拦,都拦不住。

    “阁老,这些折子,我看就压下去吧。”李鋕倒是通情达理,你们有写奏章的自由,他们也有筛选并且留中不发的自由。

    “压下去?现在压下去,明天会冒头更多!你也是从御史过来的,年轻时候头硬如铁,老夫能够理解。”方从哲说着。

    “但是他们也太分不清形式了,现在大明的情况,怎么能缺少您?”

    李鋕不和御史们站在一条战线的原因就是在这里,现在天子卧榻,内阁只有一人,若是他现在真的请罪在家,那事情真的就难以处理了。

    “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内情,也不知道看上去风光的大明,实则危险至极,稍有不慎就是内外皆伤的局面!今日除了你还有谁?”老方淡淡地说着。

    “崔尚书,不过他会晚些到来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等着崔尚书,让他来向陛下提吧!”方从哲说着。

    “大人,真的要像夺情那般?那对您的名声损害非常啊,当年张……的事情历历在目。”李鋕说着,顿了一顿,终于还是没有将那个名字说出来。

    万历初年,在一条鞭法推行的重要时刻,张居正父亲病逝,按规矩,他需要回乡守孝三年。

    但是极为重要的情况下,如果真的放弃改革回去,等到回来的时候,天时地利都不在,根本不可能成功。

    经过一番策划之下,张居正便自导自演了夺情的戏码。

    经过几次操纵,他便堂而皇之的留下来,主持改革,将守孝之事略过。

    虽然从改革上来说,张居正的选择没有任何问题,成功的为大明实现中兴。

    但是造成的后果也十分明显,那就是广大读书人对张居正的批评。

    作为习孔孟之道的读书人,竟然不孝,那怎么说的过去?

    于是乎,夺情之事,变成了他一生难以抹去的黑点。

    甚至就是在死后,也揪着夺情一事不放。

    李鋕没有提此事,就是这么个原因。

    现在即便是老方想撂挑子不干,他都不会同意,要不是有这么一位人物在,中枢早就散了。

    但是暂不回避的事情他又不能先提起,表面上看是帮了暂时的忙,但是对后边造成的影响也十分巨大。

    所以,还是方从哲自己提起此事,早有其他人上奏折就是。

    “崔尚书,不知他是否愿意上奏章……”李鋕突然想到什么,说到。
    第(2/3)页